游览呼市塞上老街,好玩的古玩文艺一条街

古城 29


这次去的是呼市的塞上老街,我比较喜欢去老街、古镇一类的地方,因为这里有当地比较朴素的民宿和建筑,即便是后期重建,经过10多年的沉淀,也有历史沧桑之感。

塞上老街是呼市唯一一条仿古建筑群老街,其实在多年前还有一条伊斯兰风情街,就在大召无量寺附近,可惜现在已经被周边的房屋“同化了”,不仔细找是发现不了的,慢慢也就淡出游客们的视线里了。

塞上老街这个名字起的很好,它不叫呼市老街,也饿不叫“绥远老街”或者叫“归化老街“,起了一个格外大气有格局的名字,让人一听,有点塞外的味道了。

说是老街,其实也仅仅只有 300 米长的街道。这是一条古玩文艺的步行街。老街不长,但能淘到许多心仪的小物件。穿过塞上老街的大牌坊,一眼便可以望到头,老街的尽头似乎有一个发电厂,一胖一瘦的烟囱冒着滚滚的蒸汽白烟,可想而知,塞上老街距离呼市的市中心已经相当远了。

(哪里是市中心?大概指的就是民族商场,或者是摩尔城)

来到塞上老街有几件事情要做。

1.拍照打卡

这是一条仿山西民宿建筑的一条古街。在清朝时期,呼市还称为:归化城的时候,隶属于大同管辖,清政府在呼市设将军府衙,很多地方的民族风情和山西相同,包括将军府衙的建筑和塞上老街的建筑群,前脚从山西出来,后脚又踏入半个山西里。

这里的建筑群,并不是全部新建的,有一大部分是「不可移动文物」,也就是说,在几十年前,这里就是呼市的商贸根据地,旁边是呼市最重要的佛教场所,大召无量寺和席力图召,看看老街的建筑,和旧照片一对比就能发现,很多东西都没变咧,鳞次栉比的房屋,一层一层的宽大屋檐,砖石木质结构的门窗,已有了岁月的痕迹,斑驳陆离的招牌,也几经风霜,破败的更加复古

2.这是一条古玩老街

塞上老街不卖美食小吃,不卖饮料酒水,只卖古玩、玉器、文艺和手工品。

很多手工品我都是第一次见,比如:毡画。顾名思义就是在羊毛毡上画画,画画的画笔则是一把烙铁,远远的就能闻到烧羊毛的味道,炽热的烙铁在羊毛毡上冒着白烟,留下的是焦黄的痕迹,手工人就是用这些焦黄来作画。

真的好羊毛毡是不会形成黑乎乎一片,只有纤维尼龙才会,所以这里的毡画都是 100% 纯羊毛毡,现场制作,非常精彩,我驻足看了许久,师傅的专注让每一幅小画都有了灵魂似的。

这种毡画加一手工镶边,小的只有巴掌大小,在上面画好图案有小动物、花朵等,雪白色的羊毛毡、焦黄色的线条,颇有内蒙古作风,如果去牧区蒙古族家做客,会发现他们家中一定会挂这样的小画,制作简单,不掉色不失真。

至于那些古玩,都是些工艺品。真正的古玩水深,只有懂行的才能淘到真货,游客们就买个好看罢了,真假不论。

这条老街生意最好的还是手工匠人,比如画毡画的人,还有现场制作皮包的匠人。制作的皮包甚是精美别致,多了一些粗旷的味道,一针一线缝合,其本身的艺术价值远超过实用价值了。

塞上老街还有卖一种酸奶,这种酸奶罐罐整齐的码在店家门口,当作招牌,来老街逛街的游客都会来上一罐,尝尝鲜,这家店就在牌坊跟前,5 元一瓶,自带吸管,也属于本地的一种小特色。在深入老街内,就找不到一家卖饮料和小吃的地方了。

3.基督教堂

在塞上老街内的一条小巷子,我发现了一家基督教堂,教堂突兀出来的红彤彤的十字架格外的耀眼,一眼就知道这是一家教堂。呼和浩特曾经也是宗教多元化的城市,据《呼和浩特通志》记载,光绪12年,1886年,归化城里即老城区,开始设耶稣堂,有瑞典籍教士17人,信徒298人,瓦房土房168间,并设男女生学校各一所。1900年,由瑞典内地“协同会”接管继续传教。

这是自马可波罗访问蒙元帝国以来,再次有大批西方人造访内蒙古地区。

60年代这座基督教堂被改为了粮站和仓库,到了现代又恢复了教堂,这也是呼和浩特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基督教堂,也是最大的,掩藏在塞上老街内的通顺街

此次游览塞上老街收获很多,第一就是能在大内蒙古见到如此汉化的老街也是难得,第二是老街里有许多内蒙古族人的生活用品也大开眼界,第三佩服这里的手工匠人,专心致志于一件事,将灵魂注入到手里的皮具中,将最简单的羊毛毡描出绚丽多彩的毡画,为大草原人民枯燥生活增添不少光彩。

最后,我一件礼物也没有带走,这些工艺品不符合我对「极简生活」的理念,所以就拿眼睛去欣赏了,不必要带回家。

  • 交通方式:公交车K6路、56路、31路、16路到光彩市场下车步行500米即可
  • 门票:免费开放
  • 地址:玉泉区大南街办事处(大召无量寺旁边)
  • 游玩时间:1个小时
  • 推荐指数:4颗星


rayfile

关于 Huotravel

我是火和旅行网站的博主,一名90后。博客内容方向:旅行攻略、城市摄影、美食做饭、释放法学习等。

游览呼市塞上老街,好玩的古玩文艺一条街” 中有 5 条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