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植面积超过2000千公顷的有河南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、河北5省,其中,其中河南为我国小麦种植第一大省,种植面积为5673.67千公顷,占全国小麦总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(24.26%);
一线记者前来报道。
我一朋友在南阳镇平,离邓州非常近,网上报道说,收割机已经进入邓州了,果不其然,朋友发来照片说邓州小麦已经割了,农民已经开始在水泥路上晾晒,不过似乎马上又有一场雨,晒了2天,小麦还有点潮,现在正着急忙活的收进袋子里,防止雨淋。
南阳镇平的麦子今天才轮到收割机进去收割,在此之前,这里的小麦经历了好几场雨水,幸亏好天2天,否则惨不忍睹。
收割的小麦因为2天好天,肉眼可看到发出来的芽已经焉了,麦子不再是实诚的金黄色,略带发黑,有点膨胀,农村人都叫这种麦子:烂小麦,有一股子霉味。
河南的小麦由南向北,熟的很快,全球气温变暖,在我印象中,老家山东半岛的小麦需要到7月份才收割,如今也要6月中旬收割了。
我朋友家的小麦只有2亩地,生产的小麦只够自家吃,损失大小,无关紧要,而大型的承包土地的,损失可能将近3分之一。
听说今天刚收完,又开始下雨了~想起三年自然灾害~
听老辈讲,三年自然灾害的前一年是大丰收,丰收到什么程度呢,天时地利人和,地里种的地瓜,连风檐子(垄地的斜坡)都长满了,为什么会这样,因为当年晚上就下大雨白天就晴天,雨水灌溉十足,于是人们开始浪费粮食。
到了三年自然灾害就开始大旱了。粮食至关重要啊,浪费粮食就是在浪费农民的心血,每一把菜,每一颗种子,都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,不珍惜,不感恩,那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。
天气是一种混沌现象,本质上不可预测的,所以受天气影响的所有问题都没有精确解,这是靠天吃饭的农业不可回避的悲哀。
但是,就跟投资一样,风险也是可以被降低的。农民可以根据经验,调节夏粮与秋粮的耕种比例,比如冬天可以选择不种麦子,等到春天种上玉米,到了秋天收获,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更稳定的收成。但如果两次都失败了,那就没办法了,种地就是一场同老天爷的豪赌。
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农村,工业赶紧反哺农业吧。希望国家能研制出来一种新型作物或者什么NB技术,可以在收获阶段抵抗雨水渗入作物的种皮。听说太空中的植物受宇宙辐射容易发生变异而产生新的性状,不知道这回神十六的试验舱里边儿有没有几颗麦子。
另外,我们南阳也不是特别依赖农业,2022年第一产业在总GDP的占比还不到二成,就算是偏远的农村,也很少有劳力是全职种地的。希望这种麦收时的慌乱场面不会成为你对南阳的刻板印象。
不会造成刻板印象。我在南阳镇平石佛寺生活一段时间呢。这里是玉雕之乡,朋友是做玉雕的,还会说几句南阳话呢,比如孩子叫:wei er
唉,一声叹息。
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
天灾啊!没办法。
没准粮食又要涨价!
是七毛一斤吗,便宜了不少
不知道多少钱。自己生产自己吃,不卖的。